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中藥的四氣、五味(3)

中藥的四氣、五味(3)


可食的食物基本上選擇的原則是與有毒之物是相反的;但卻是不完全對的,原因就是有“火”的出現。

  1.     種子
為何種子不能吃?
在正常的情況下,植物的種子是一棵植物中最毒,又不可口的東西。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不希望被動物吃掉;若然吃掉了,那棵植物就會絕種。所以,未經過燒煮的種子,味道都是苦澀的,或是辛辣;質料都是堅韌難嚼,食後容易導致腸胃不適或是喪命的東西。

在中藥和食物的四氣五味來說,苦、澀屬寒涼,辛辣屬溫熱。其實,苦澀、辛辣的味道是來自種子中的毒素警告。這些毒素除了會刺激腸胃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影響人體神經的運作,或是導致器官衰竭,最終而導致死亡。

所以,甚少數的種子是可以給人類或動物用作食用的。

哪穀麥不是種子嗎?
為何可以給人類或動物作為食物?

要解答這一問題,就必須要先明白穀麥播種的方式。

因為穀麥作為動物的食物,是要利用動物為它們播種的一種方法。
既然要其他動物為它們播種,當然不能含有毒素,還要氣味可口才行。
不過,這些植物遇上了人類,可說是它們的不幸。因為人類的食用方式與其他動物不一樣,違反了天然播種的設計;但卻因人類的需求,而成為了家種的植物。這對物種的天然性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呀。

基本上,生吃所有種子,都可以令人中毒。縱然經過燒煮,仍有大少不同的毒性存在。所以,正常無病的人,不應以種子作為長期的食用,因為它們的毒性會干擾人體正常的運作這就是食物和藥物的四氣、五味對人體的影響。

哪為何有病的人可以吃有毒的東西?

人體的運作偏離了正常的軌跡,這就是生病透過對正常人體有害的東西(毒物),將偏差了的運作矯正過來,這就是藥物治病的道理所以說“凡藥都有毒”,治大病者用大毒。

【黃帝內經】:「歧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天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

傷寒論】:“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是用大毒的生附子附子若用錯了證,是可以即時殺人的然而,在這對證的病人身上,不但沒有任何不良效果,還可以救回一命

有偏性的食物,根本上就是藥物,是不適合每一個人的食用;不然,則會將正常或小病的人體越弄越偏離正常

甚麼是有偏性的食物?
這“偏性”只是相對於人體來說而已正常的人體只適合食用甘味,不過於寒或熱性的東西而那些過於寒或熱性的東西,對人體來說就是有偏性的食物,就是“毒”這“毒”性根本就是物種用以自我保護的東西

不要單單相信西方營養學的分析,因為一株植物中分析不到的東西要比可以分析得到的東西多。縱然可以分析得到,單說酸鹼度的偏差就是“毒”的表現這也就是為何不同人吃同一種疏果,有不同反應的原因。


不要將所有解說不來的不良反應都說成了過敏反應這是一種不合乎科學,又無知的說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