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

皮膚的五色(2)


皮膚的五色(2)


人的皮膚為何變得灰暗?
皮膚為何會乾燥,甚至於乾裂出血?

人的皮膚是內在臟腑“氣血”的表現當內在臟腑“氣血”虛弱時,相應的皮膚就會變得灰暗,甚至於乾裂出血;這灰暗或是昉白的表現,是人體臟腑“氣血”不足的表現然而,某處皮膚變得紅過其他部位,就是“氣血”旺盛的表現嗎?

是甚麼原因造成灰暗的皮膚?
又是甚麼原因造成過紅的皮膚?

只有清析明白以上兩個問題,才能真正掌握治療皮膚的醫理,也才能掌握到整個人體的真實運作機理,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走勢機理;如何能夠一擊即中,又不會為人體帶來更多傷害的治療
【黃帝內經】:「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形已成,乃欲微鍼治其外,湯液治其內。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灰暗的皮膚是臟腑“氣血”虛弱的表現

甚麼是臟腑“氣血”虛?

是某個器官的功能出了問題嗎?

人體臟腑與器官之間的真實關係是這樣的
正如先前所有文章所說,中醫人體的臟腑是指在人腦負責調控器官的神經組織而器官、臟腑、皮膚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與溝通,這些在先前的文章已經說了
在皮膚的外在表現是直接臟腑“氣血”的表現,器官“氣血”間接的表現
所以,從皮膚觀察 “氣血”,脈象診到的“氣血”表現,並不是直接指器官功能上出了甚麼問題,只是說明了人體臟腑(中樞神經)這一刻的現況然而,臟腑的現況是相應器官這刻的間接反影,也是調控相應器官運作的主導者;因此,臟腑(中樞神經)的好壞表現,也是部份器官運作的表現,也是器官運作強弱日後的預測

臨床上常見的例子,就是膽囊的切除切除了膽囊的人,並不是說就沒有了臟腑的“膽氣”。沒有了膽囊的人,他們的“膽氣”是依然正常存在的;只是,比有膽囊的人是缺乏了一種東西這東西在有胃器官與切除了胃器官的病人更為明顯的表現出來

在今天的香港,皮膚灰暗的小朋友隨處可見是甚麼原因導致這現象?

導致小朋友皮膚灰暗的原因就是病毒(風寒)、西藥、和胡亂服用清熱的草藥3類東西,就是直接破壞神經(臟腑)功能,或是削弱神經(臟腑)功能的因素原因是3者最終的結局都是提升了病毒(風寒)在人體中的活躍性,這就是正常人體神經(臟腑)受損、退化、衰老、死亡的因由

【黃帝內經】:「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藏六府。今厥氣客於五藏六府,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蹻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

由於歷代以來,中醫對【黃帝內經】中陰、陽的誤解,最終創出了多種多樣清熱、削弱人體陽氣自殘的所謂治療方法
就以這一句“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來說,歷代以來就以滋陰這謬誤的方法來治療“陰虛
睜大眼看清楚一點,這“陰虛”指的應該是甚麼?
豈是指缺乏了陰寒之物嗎?
這就是誤解經書的禍患!












皮膚的五色(1)


皮膚的五色(1)


【黃帝內經】:「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藏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

【黃帝內經】:「五藏之氣,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尚炱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

【黃帝內經】:「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根據【黃帝內經】所說,人的五臟狀況可在人的皮膚表現出來,尤其是面上的皮膚這就是中醫學所說的“氣色”

甚麼是“氣色”?

“氣色”者,“色”從“氣”所生因此,觀其“色”在外,知其“氣”在內這也就是中醫學所說的“有諸於內,形諸於外”;也是【黃帝內經】所說“察色”於外的根據所在。

【難經】:
「六十一難曰: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藏府也。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然則,後世將“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說成了“神化”的意義;將原本實實在在觀察“氣色”的望診,變成了神化抽象的東西

【黃帝內經.靈樞】:「黃帝問於歧伯曰:余聞之,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脈,知其病,命曰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余願聞見而知之,按而得之,問而極之,為之奈何。」

“氣色”的氣,又是指甚麼?
氣者,指在內的臟腑之氣,也就是人腦中負責控調器官的神經功能表現

原來生物皮膚顏色的變化,並不是由皮膚細胞控調真正控調生物皮膚顏色變化的是神經細胞這一說法可以透過變色龍、章魚(八爪魚)的偽裝顏色變化而證實牠們那因應環境天衣無縫的外表偽裝顏色變化,每一處的皮膚表現都是不一樣的,證明每一處的顏色變化都是受到獨立的調控。牠們每一寸的皮膚,在不同的環境下,都可作出千變萬化的調配。

到底是如何能夠做到的?

牠們透過觀察周圍的環境,將自己身處周圍環境的影像投射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然後,皮膚的顏色變化就隨著中樞神經系統中所發出的神經刺激而變化因此,一隻瞎了眼的變色龍或章魚,應該是不能進行偽裝顏色變化的這一理論可以從剪斷魷魚的中樞神經即時證實當一隻魷魚被剪斷中樞神經的殺那間,牠身上的色變即時完全消失

人的皮膚調控(包括了體溫和顏色)跟其他動物是別無兩樣的其中如紅斑狼瘡病人面上的蝴蝶形紅斑,白癜瘋病人身上不越人體中線的白斑,都是典型由神經調控出現問題的例子因為只有神經出了問題,所形成的色斑才會局限於某些部位,會如此的對稱和有規律

人的皮膚五色,並不是血液所反影的顏色,是人體神經活動功能所表達的顏色這神經功能的表達,直接受到中樞神經的調控,而中醫學的臟腑就是位於人體的腦部,因此,人體皮膚不同部位和不同顏色的表達,直接反影出在人腦中某臟腑的功能狀況這就是中醫的望“氣色”。是實實在在的臨床觀察,一點也不神化和抽象。

【黃帝內經】:「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黃帝內經】:「夫脈之小大、滑濇、浮沈,可以指別;五藏之象,可以類推;五藏相音,可以意識;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黃帝內經】:「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藏有餘、不足,六府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黃帝內經】:「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也。」

【黃帝內經】:「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變化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常求其要,則其要也。」

【黃帝內經】:「治之要極,無失色、脈,用之不惑,治之大則。」

【黃帝內經】:「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

【黃帝內經】:「五藏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所以,人體之皮毛顏色,其主要的調控者並非血液,而是“氣”“氣”者,人體之神經活動功能
由此推論,可知治療皮膚色斑,頭髮黑白的變化,都不在於皮膚的表面,是在於某部位的神經(臟腑)活動功能正常與否。經過臨床治療實踐,我已經證實了這一治療理論的真實性。因此,一夜白髮的現象,是真實存在的,並非虛傳。

【黃帝內經.靈樞】:
「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
黃帝曰:大氣入于藏府者,不病而卒死矣。
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

黃帝曰:赤色出兩顴,大如母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於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