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中藥的四氣、五味(4)

中藥的四氣、五味(4)


傳播種子的方法,決定了種子的毒性。

在中草藥和食物的四氣五味中,有甘、苦、辛、酸、澀、鹹。

甘味:無毒,性質為補,四氣屬溫、平、或涼。
甘的味道以糖分或其他形態的炭水化合物為主,是人體生存的主成分;因此,可以常食。任何體質的人都可以食,也是必須要食的。

常見甘味的東西有成熟的果子、成熟的種子、莖、根。

苦味:有毒,性質為減弱四氣屬寒、涼。
苦的味道來自植物鹼,是正常人體不須要的東西。除了有病的人可以因病情而吃,正常人吃了,會減弱或阻礙人體的功能,嚴重的甚至於死亡。

為何一株植物要有這些毒害動物的植物鹼?
原因不要想得那麼複雜,就是為生存而已。

植物鹼如何可以幫助植物生存?
就是用來嚇退動物,避免種子、未成熟的果子和重要部位受損害。這些又苦又難食的味道,不說要多吃,就算是嚐一下,也是終身難忘。

常見苦味的東西有葉、種子、未成熟的果子、莖、根、動物的內臟。

辛味:有毒,性質為亢奮,四氣屬溫、熱。
辛的味道來自植物鹼,是正常人體不須要的東西。除了有病的人可以因病情而吃,正常人吃了,會刺激或亢奮人體的功能,嚴重的甚至於危及性命。

辛味與苦味用途無異,就是用來嚇退動物,避免種子、未成熟的果子和重要部位受損害。這些又辛辣又難食的味道,不說要多吃,就算是嚐一下,也是終身難忘。

常見辛味的東西有葉、種子、未成熟的果子、莖、根。

至於酸、澀,與苦辛二味相同功用,只是四氣屬寒、涼為多。

鹹味以礦物類為主。

哪為何要生出苦味和辛味不同味道的毒物來?

不要搞錯。這些不同味道的植物,不是天生出來藥用的,而是天生出來給其他生物作食物或是平衡生態的。
所以,在自然界中只有食物,而沒有藥物的。

只是,因應大地上不同的土壤、氣候、溫度、濕度和四周不同生物的影響,苦味和辛味就出現在不同的地區;又因應這些不同的土壤、氣候、溫度、濕度和四周不同生物導致人體的不適,這些食物也成了治療不同疾病的藥物。


未成熟的果實

未成熟的果子,往往比種子的毒性還大。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中藥的四氣、五味(3)

中藥的四氣、五味(3)


可食的食物基本上選擇的原則是與有毒之物是相反的;但卻是不完全對的,原因就是有“火”的出現。

  1.     種子
為何種子不能吃?
在正常的情況下,植物的種子是一棵植物中最毒,又不可口的東西。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不希望被動物吃掉;若然吃掉了,那棵植物就會絕種。所以,未經過燒煮的種子,味道都是苦澀的,或是辛辣;質料都是堅韌難嚼,食後容易導致腸胃不適或是喪命的東西。

在中藥和食物的四氣五味來說,苦、澀屬寒涼,辛辣屬溫熱。其實,苦澀、辛辣的味道是來自種子中的毒素警告。這些毒素除了會刺激腸胃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影響人體神經的運作,或是導致器官衰竭,最終而導致死亡。

所以,甚少數的種子是可以給人類或動物用作食用的。

哪穀麥不是種子嗎?
為何可以給人類或動物作為食物?

要解答這一問題,就必須要先明白穀麥播種的方式。

因為穀麥作為動物的食物,是要利用動物為它們播種的一種方法。
既然要其他動物為它們播種,當然不能含有毒素,還要氣味可口才行。
不過,這些植物遇上了人類,可說是它們的不幸。因為人類的食用方式與其他動物不一樣,違反了天然播種的設計;但卻因人類的需求,而成為了家種的植物。這對物種的天然性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呀。

基本上,生吃所有種子,都可以令人中毒。縱然經過燒煮,仍有大少不同的毒性存在。所以,正常無病的人,不應以種子作為長期的食用,因為它們的毒性會干擾人體正常的運作這就是食物和藥物的四氣、五味對人體的影響。

哪為何有病的人可以吃有毒的東西?

人體的運作偏離了正常的軌跡,這就是生病透過對正常人體有害的東西(毒物),將偏差了的運作矯正過來,這就是藥物治病的道理所以說“凡藥都有毒”,治大病者用大毒。

【黃帝內經】:「歧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天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

傷寒論】:“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是用大毒的生附子附子若用錯了證,是可以即時殺人的然而,在這對證的病人身上,不但沒有任何不良效果,還可以救回一命

有偏性的食物,根本上就是藥物,是不適合每一個人的食用;不然,則會將正常或小病的人體越弄越偏離正常

甚麼是有偏性的食物?
這“偏性”只是相對於人體來說而已正常的人體只適合食用甘味,不過於寒或熱性的東西而那些過於寒或熱性的東西,對人體來說就是有偏性的食物,就是“毒”這“毒”性根本就是物種用以自我保護的東西

不要單單相信西方營養學的分析,因為一株植物中分析不到的東西要比可以分析得到的東西多。縱然可以分析得到,單說酸鹼度的偏差就是“毒”的表現這也就是為何不同人吃同一種疏果,有不同反應的原因。


不要將所有解說不來的不良反應都說成了過敏反應這是一種不合乎科學,又無知的說法。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中藥的四氣、五味(2)

中藥的四氣、五味(2)


甚麼是可食的食物?甚麼是不可食的毒物?

要明白這一點,首先要明白甚麼是生物的規律。
只有明白生物的規律,你才能輕易簡單的明白甚麼東西是可吃,甚麼東西是不可吃的。
只要明白生物的規律,整個生物界所發生的事情,你都不難猜測到。

這規律到底是甚麼?

就是求生存。
生存之道是所有生物一出世便曉得的事,除了人類以外。就連那被稱為似生物,又非似生物的病毒也曉得這個規律。這規律不需教學,就如小鳥唱歌一樣,那樂章是天生下來就有的。因此,以人體為寄宿主的生物,絕對不希望那人會死去;不但不希望那人會死去,還會千方百計的來保護牠們的寄宿主。所以,人肚中若有一百條蛔蟲,就一定是人吃過一百粒蟲卵入口
事情就是那麼直接簡單,連愚蠢的人類也不會拆掉自己居住的房屋,搗亂自己居住的環境。

生物的生存之道是有兩個層面的:
Ø  個體的生存層面
Ø  物種的生存層面

地球上每一種生物的身體結構組織,都離不開以上的兩個生存層面,病毒和人類也不例外。

甚麼是不可食的毒物,與生物的生存之道的兩個層面是直接關連的。
然而,甚麼是可食的食物,與生物的生存之道的兩個層面也是直接連繫的。

基於以上原則,你可以推拷出甚麼是有毒、不可吃之物。
1.     種子
2.     未成熟的果實
3.     幼嫩的生物
4.     危害個體生存的部位
5.     繁殖部位
6.     自然界中數目較浠少的
7.     腐臭的

哪可食的食物又是甚麼?
以上的七項又如何解說?

與中藥的四氣五味有關嗎?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中藥的四氣、五味(1)

中藥的四氣、五味(1)

中藥的四氣、五味,也就是食物的四氣五味。

在講授食療課的時候,同學經常問的問題是“甚麼食物啱我食?”
這問題問得非常之好,因為就算在工作上用不着,對自己和照顧家人的健康上也非常有用。
然而,答的人應該怎樣回答,問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有利答案?

要避免給了錯誤的答案,或是令問的人越食越偏頗;只是隨便說說那些食物是寒,那些食物是熱的答案;我本人認為是容易誤導發問的人。因此,我喜歡為同學講解食物四氣、五味背後的原理,使發問的人自己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選擇正確的食物,不至於人云亦云,被那些食物或營養專家牽着鼻走,最終落得人財兩失的地步。

甚麼是可食的食物?
甚麼是不可食的毒物?
任何人都可以分得出,這是動物天生的本能;不然,地上的動物怎可能盡享天年而終。只是因人類為情慾所縱,已失去了進食是為了求生的本能。

甚麼是食物的基本觀念?
食物的四氣、五味又是怎麼的一回事?
不同的四氣、五味,真是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響嗎?

所謂“食物”,就是每一個身體正常的人都適合吃,用以維持生命和健康的
所謂“藥物”,就是只適合一個身體出了毛病的人吃,用以調正失去平衡的人體。

“食物”與“藥物”當如何分別?

【黃帝內經】:「歧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天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

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食物”與“藥物”最大的分別就是無毒與有毒
而且病情越是嚴重,所用的藥物毒性越大;所以“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然則,無毒的草本,不一定都是“食物”;所以有“無毒治病,十去其九”。這些可用於調補身體的草本,因其不能充饑活命,所以也只能歸於“藥物”,不能歸於“食物”
最終,以“食物” 穀、肉、果、菜來調養身體

草本中,能作食物的只有果、菜蔬、種子

【聖經.創世記】: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它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

【聖經.創世記】: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

果、菜蔬、種子雖然可以作為食物,但不都是全都可以吃,也不都是適合所有人吃。

哪怎樣去分辨那些是可以吃?那些是不可以吃?

其實,這的一切東西,上天早已在每一種草本上寫下了訊息。而中國古人是最懂得閱讀這些上天留下來的訊息的民族之一。不懂得閱讀這些大自然的訊息的人,用今天的說法可謂是“天然文盲”。

懂得閱讀這些大自然的訊息,比你懂得世界上任何一國的文字更為重要。因為這些訊息關係到你的生命、健康、快樂。而不懂得閱讀這些訊息的人,就等同於文字文盲的人一樣,只得依靠其他懂得閱讀的人為你解讀;說明白一點,就是你的生命、健康、快樂也得操控在別人手上。

到底哪是甚麼訊息?

這訊息就是草本的四氣、五味。

上天在草本的五味中,已為你留下可以吃和不可以吃的訊息。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31)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31)

西醫學和一般人所說的病,基本上就是指人體的“發炎反應”,也就是紅、腫、熱、痛

這“發炎反應”在臨上所延伸出的病症有哪些?

“發炎反應”在臨上所延伸出的病症有:
1.      發燒
2.      身體各部位的疼痛,包括有頭痛、頸項腰背痛、關節痛、四肢肌肉痛等等
3.      皮膚紅腫,各種皮疹。
4.      疲倦。
5.      頭暈。
6.      流鼻水、鼻塞。
7.      咳嗽、氣喘。
8.      目紅、目癢
9.      耳癢、耳道炎。
10.   腹痛、腹瀉、嘔吐
11.   發尿赤
12.   水腫。
13.   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

其實,感冒病是一典型的發炎反應疾病;基本上,以上的病症都在發生在患感冒的病人身上

到底是甚麼導致感冒病的發炎反應?
這發炎反應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抗感冒病毒的反應

怎樣才可以消除人體的“發炎反應”?

方法有二:
1.      清除入侵人體的感冒病毒
2.      清除人體的免疫系統

清除入侵人體的感冒病毒是中醫學所用的方法
抑壓或清除人體的免疫系統是西醫學所用的方法
這就是中、西醫學在治療上的分別

許多人都會說“不論是那一種醫學,只要治得了病就行。”
真的是“只要治得了病就行”嗎?
然而,西醫學和一般人所說的病,基本上就是指人體的“發炎反應”所以,所謂“治了的病”是指消除“發炎反應”

西醫學消除“發炎反應”是透過人體的類固醇,或使用類似類固醇的藥物將人體的免疫系統抑壓,使其無力與感冒病毒對抗,以達到消除“發炎反應”
大家要明白一點,所有非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包括撲熱熄痛(Paracetamol),都是模仿類固醇而製造,都是以干擾人體發炎機制為本,只是其作用沒有類固醇那麼廣泛

哪感冒病毒又怎樣?

當人體的免疫系統受到類固醇的抑壓,感冒病毒自然失去了對抗者沒有或減少了免疫系統的運作,在血液中的病毒則有充足的時候侵入人體的組織細胞,尤其是神經細胞當在血液中的病毒都進了人體的組織細胞,有部份或是被剩餘的免疫力清除,有部份或是透過尿液排出體外,人體的燒就會退去,痊癒的假象也就出現了

其實,病毒的目的地是人體的組織細胞內,不是血液這一點與細菌的目的地是截然不同的因為病毒只能在人體的細胞內存活和繁殖

你若覺得病毒存留在人體內是沒有問題,那西醫學的治療方法就是方便、簡單的治療方法

病毒存留在人體內有何問題?
為何病癒後長期有間歇性的低燒?
甚麼是病毒的潛伏期?
感冒病毒與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有關嗎?

中醫藥的治療機制又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