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4)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4)

我為何提出“病毒(風寒)、類固醇類、免疫系統三者在人體中的關係和活躍情度,決定了一個人的體質、疾病、壽命。”這一理論?

是要叫看我文章的人能具體地明白何為真正的醫學治療。人體本身就如一個小宇宙那般的繁複,然而有多麼的繁複,也有她一定的規律存在。這也是執簡御繁的道理。

自古以來,中醫界流行著一種說法,就是各自修行,不要評論別人直至今天,這種觀念仍然籠罩著醫學界就連普通百姓也說“不理是中醫或西醫,醫得好病就是好醫生”

為何會有這種觀念和說法?

原因就是不懂真正的醫理,也不懂得錯誤治療的嚴重後果
在今天的香港,差不多所有來看病的病人都是被醫壞了的人(不論是曾經接受中醫或西醫治療的),只是壞的情度有深淺而已原本這些病人的病並不嚴重,只是一些外感風寒而已根據【傷寒論】的治療,只需治療一兩天便可痊癒
然而,今天看病的病人,絕大多數都已經將普通的外感風寒醫成了奇難雜症;縱然是看似普通外感風寒的病人,其實也是積聚了多年的風寒在裡;所以,往往是舊病未癒,新病又來


所以,今天的世代是癌症滿街,奇難雜症如類風濕的病到處都是然而當你問你認為可靠的西醫時,他給你的答案是“不知道”因為他自己也不能禦防或治療這些絕症然而,他不知道自己也是這些絕症的元兇之一

為何會是這樣?

防止這些悲劇的發生,就是要醫者和百姓明白甚麼是真正的醫治

我可以大膽的說一句:“今天所有重症的病人,都是所謂的醫者所造成的。”

【黃帝內經.素問】:「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黃帝內經】這話不就是對醫者的評論嗎?為何說不應該對別的醫者作出評論?

【難經】:陽絕補陰,陰絕補陽,是謂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為何要對“粗工”作出評論?
因為這是最基本防病的辦法,是一位醫者最應該做的事。

【黃帝內經.素問】: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然而評論以何為根據?
凡醫之理法若違反了【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的說法,都是有問題的治法

不論是中、西醫,有些治法看似療效顯著,卻是殺人於無形的屠刀因為這些治法都違反了【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的醫理


謹記:人就是人,沒有分中醫人體或西醫人體,因為中醫不是為中國人而設,是為了治療人類而設的要達至最終的治療目標,都必定離不開【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的醫理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3)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3)

【黃帝內經】: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中國的古人早已知道人的歲數最盡不過一百多歲(“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然而,【黃帝內經】仍然說,在上古之時有人可以與天地同壽(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

【黃帝內經】: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黃帝內經】這一說法並非胡說,也不是傳說這說法與【聖經】所記載人的壽命變化是完全吻合的就是從天地初開上古時代至近古時代,人的歲數由千歲降至百多歲

到底是甚麼因素導致人類的短壽和死亡?

病毒(風寒)和類固醇類是導致人類短壽和死亡最關鍵性的兩大元兇

病毒(風寒)、類固醇類、免疫系統三者在人體中的關係和活躍情度,決定了一個人的體質、疾病、壽命。這三者的關係,中國古人早已知曉【黃帝內經】時代的人已明白到病毒(風寒)存在於人體內的事實是不能改變的,也是無奈的;所以,明白到有些病是不能根治,只能妥協的治療;更有些是不可治的因此,“辨證論治”、“寒熱並用”、“調和陰陽”這三種診治的方針,也成了中醫學最重要和實用的診治方針

由於正常所謂“無病”的人體,基本上是處於病毒(風寒)、類固醇類、免疫系統三者的相互平衡狀態
當類風濕病患者發病時,病毒(風寒)處於過度活躍狀態,而激活了人體免疫系統對其攻擊(根據三者的平衡,這是有利於人體的)此時,人體自身的類固醇已不足以抑制這種發炎狀態;所以,服用外來額外的類固醇可以消炎由於這一現象,類風濕病就被西醫學誤以為是自身免疫力過成盛

降低病毒(風寒)的因素,是人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所以長生不老並非夢話,只是人不可能徹底清除病毒而已

因為人體有病毒(風寒)存在的緣故,類固醇類、免疫系統才有抗衡的必要
【黃帝內經】:「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

如何能減少病毒(風寒)的因素?
如何能減少類固醇類的因素?
如何能加強免疫系統的因素?

你若能做到兩減一加的情況,必然能夠健康長壽






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2)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2)

在人體中,類固醇一類的運作,代表著人體在危急時的操控體系;相反的,免疫系統一類的運作,代表著人體在日常正常的操控體系

【黃帝內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這是【黃帝內經】的開首篇,是一段簡單平凡得被人忽視的說話原來這話的背後就已經說明了所有疾病的病機,預防疾病發生的方法,養生長壽的方針
這段話早已將類固醇一類的運作和免疫系統一類的運作對人體影響的結果說得清清楚楚
從那裡可以看到?
“以妄為常”這話就分清了“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的結局

“以妄為常”為何會為人體帶來如此大的災難?
答案就是“以妄為常”啟動了類固醇一類的運作

類固醇一類的運作,在危急之時可以助人體渡過困境,然而不能長久發生在人體;因為這一類的運作若是長久發生,人體所有正常的運作將會受到抑制(因為資源的問題),其中包括了關係所有疾病發生的免疫系統【黃帝內經】常以治國來比喻治人體,類固醇一類的運作,就像一個國家處於軍管的緊張狀態可以長久嗎?

所以,真正能令人健康長壽的秘訣不在於道聽途說的吃甚麼東西,或是幹甚麼事情;而是在於你所吃的和你所幹的有沒有觸發了類固醇一類的運作這才是你真正的致命點
人只要順天而行,如【黃帝內經】所說“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自然就不會觸發類固醇一類的運作,達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的境況

現代社會最常見觸發類固醇一類的運作因素:
1.      創傷與疾病
2.      手術
3.      壓力
4.      缺水或低血壓
5.      捱餓或低血糖
6.      吃冰凍食物或寒冷
7.      體力過於勞累、捱夜
8.      思慮過度、長期情緒低下
9.      驚恐
10.   服食消炎止痛藥
11.    過食苦、酸的東西

導致人體觸發類固醇一類的運作的因素與抑制類固醇一類的運作的因素(如內啡肽)可同時在人體出現,而每個人的受逆能耐也有分別,最終導致吃同一東西或是幹同一東西的人,有著很不同的結局這也是中醫“辨證論治”科學之處,也是能夠真正徹底阻截疾病機制和病因的因由

人體可以丟棄類固醇嗎?
為何西醫學將“類風濕病”誤解為自身免疫系統過盛?

為何類固醇可以暫時“擺平”類風濕病?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1)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1)

類固醇既然抑制免疫反應,人體為何要分泌類固醇這種東西?

在原始的生物世界,甚少動物的死亡是因為感染而導致的動物的死亡絕大部份是因為外來的創傷,或被捕殺,或因年老體衰而死;類似人類有這麼高因感染而導致死亡的,在動物界確是絕無僅有所以,在危急存亡之際,免疫反應是不必要的東西以人體緩急求存活的角度,類固醇的位置是超越過免疫反應

因為這一求存活的角度,卻成了今天人類所有絕症的來源

【黃帝內經】:歧伯曰:經脈十二者,以應十二月十二月者,分為四時四時者,春秋冬夏其氣各異,營衛相隨陰陽已和,清濁不相干,如是則順之而治。

人體陰陽血氣(營衛)的運作以天道為本今時之人雖然可以任意改變生活形態,卻改不了人體營衛的運作,致使營衛逆天而行如此人體,何能久活不衰?

類固醇與風寒(病毒)有何關係?
類固醇與捱餓有何關係?
類固醇與冰凍食物有何關係?
類固醇與中端肥大有何關係?
類固醇與捱夜有何關係?
類固醇與情緒低下有何關係?
類固醇與服食止痛藥有何關係?
類固醇與癌症有何關係?

【黃帝內經】:凡此十二禁者,其脈亂氣散逆,其營衛經氣不次,因而刺之,則陽病入於陰,陰病出為陽,則邪氣復生,麤工勿察,是謂伐身,形體淫泆,乃消腦髓,津液不化,脫其五味,是謂失氣也。

正因“營衛”各有規律,胡亂施針不但治不好了病,還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所以,不懂中醫醫理之人,不應為別人施針因為施針的結果會導致釋放出類固醇或是內啡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結局

西方醫學以為針灸是沒有中醫學理論的簡單刺激療法,誤以為謹記一些穴位就可以達到治療目的,胡亂引入為病人治療,可謂“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