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4)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4)

我為何提出“病毒(風寒)、類固醇類、免疫系統三者在人體中的關係和活躍情度,決定了一個人的體質、疾病、壽命。”這一理論?

是要叫看我文章的人能具體地明白何為真正的醫學治療。人體本身就如一個小宇宙那般的繁複,然而有多麼的繁複,也有她一定的規律存在。這也是執簡御繁的道理。

自古以來,中醫界流行著一種說法,就是各自修行,不要評論別人直至今天,這種觀念仍然籠罩著醫學界就連普通百姓也說“不理是中醫或西醫,醫得好病就是好醫生”

為何會有這種觀念和說法?

原因就是不懂真正的醫理,也不懂得錯誤治療的嚴重後果
在今天的香港,差不多所有來看病的病人都是被醫壞了的人(不論是曾經接受中醫或西醫治療的),只是壞的情度有深淺而已原本這些病人的病並不嚴重,只是一些外感風寒而已根據【傷寒論】的治療,只需治療一兩天便可痊癒
然而,今天看病的病人,絕大多數都已經將普通的外感風寒醫成了奇難雜症;縱然是看似普通外感風寒的病人,其實也是積聚了多年的風寒在裡;所以,往往是舊病未癒,新病又來


所以,今天的世代是癌症滿街,奇難雜症如類風濕的病到處都是然而當你問你認為可靠的西醫時,他給你的答案是“不知道”因為他自己也不能禦防或治療這些絕症然而,他不知道自己也是這些絕症的元兇之一

為何會是這樣?

防止這些悲劇的發生,就是要醫者和百姓明白甚麼是真正的醫治

我可以大膽的說一句:“今天所有重症的病人,都是所謂的醫者所造成的。”

【黃帝內經.素問】:「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黃帝內經】這話不就是對醫者的評論嗎?為何說不應該對別的醫者作出評論?

【難經】:陽絕補陰,陰絕補陽,是謂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為何要對“粗工”作出評論?
因為這是最基本防病的辦法,是一位醫者最應該做的事。

【黃帝內經.素問】: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然而評論以何為根據?
凡醫之理法若違反了【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的說法,都是有問題的治法

不論是中、西醫,有些治法看似療效顯著,卻是殺人於無形的屠刀因為這些治法都違反了【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的醫理


謹記:人就是人,沒有分中醫人體或西醫人體,因為中醫不是為中國人而設,是為了治療人類而設的要達至最終的治療目標,都必定離不開【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的醫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