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5)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5)

人體正常的類固醇(皮質醇)分泌是有生理規律的。正常的人體,在天亮之時人體血中的類固醇是最高的,隨之慢慢下降至下午四時附近;這時人體的類固醇再次升高,但濃度要比早上的低。隨之又慢慢下降至天亮之前。

這一規律說明了些甚麼?

1.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人的睡眠。正常的人體要在低類固醇的時候才能入睡,在類固醇高的時候才能清醒過來
2.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人體的血糖高低
3.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人體的免疫力
4.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人體的發炎情況
5.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人體的傷口復原
6.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人體的積水情況
7.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人體的血壓
8.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人體的血脂
9.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人體的血鈣
10.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人的食慾
11.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人體周邊血流的情況
12.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人體的神經活動
13.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人體的心血管情況
14.   類固醇的濃度影響著女性的月經
15.   其他...

到底是甚麼令人體的類固醇分泌增加?

最終令人體的類固醇分泌增加的原因是來自中樞神經的刺激。因此,中樞神經的活動情況直接影響著人體類固醇的分泌;同時,人體類固醇的濃度又以反饋形式影響中樞神經的活動
在正常的情況下,這一天然的結構是用以保護人體,使人體的運作不致於失去平衡

是甚麼令致“使人體的運作不致於失去平衡”的機制失去平衡?

你若不明白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的分別,以上的問題就是中、西醫的分水嶺你若明白這一核心的分別,就知道甚麼是中醫學,甚麼是西醫學?不用我多說,自己也可以推測出兩者的治療結果分別在哪更不用聽那些胡說的專家說甚麼西醫治急病,中醫只能養身體
其實,中醫不但能治急病,其與西醫的高下是立竿見影

中醫學的治療是治療“使人體的運作不致於失去平衡”的機制失去平衡的原因。是將機制失去平衡的原因移除,使“使人體的運作不致於失去平衡”的機制再次正常自我運作
西醫學的治療是干預“使人體的運作不致於失去平衡”的機制中的元素。是以人為的方法去干預“使人體的運作不致於失去平衡”的機制,然而這一方法既不能綜觀全局,又破壞了人體自我反饋調節的機制,又加上真正的病因沒有移除;結果是越是治療,病情越是嚴重

你若信有神,你信神會創造出如此不堪的人體嗎?居然要人類為神作出補救,是否荒謬得很
你若是相信進化,人體豈會越進化越差,連低等動物都不如

若是這兩樣都不是,就不要將人體的疾病胡亂的與遺傳扯上

基因(DNA)出問題,並不等同於遺傳出了問題;遺傳出了問題,必定是基因出問題
尿酸高,不一定會出現痛風;出現痛風,必定是尿酸高。
這一觀念一定要弄清楚。


哪是甚麼導致基因(DNA)出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