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12)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12)

為何稱病毒感染為“風寒”?

中國醫學自古以來就稱“病毒感染為“風寒”。為何如此稱呼?
【黃帝內經】:「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
【黃帝內經】:「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
【黃帝內經】更有“風者,百病之長”和“風者,百病之始”的說法。

到底“風寒”與病毒”有何關係?
古人又為何將兩者聯繫在一起?

這種聯繫的說法,是中醫學其中一樣的千古之謎;也是現代醫學難以理解中醫學和認為中醫學不科學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你能明白我以下的解說,你自然會明白中醫學是一種超現代醫學的醫學;只是西醫學還未明白的東西,【黃帝內經】早就說明了。

現在,就讓我們逐一步驟去了解“風寒”與病毒”的關係

1.       人體絕大部分疾病的發生,都是由病毒導致其中包括了所有無緣無故的肌肉痺痛、發燒、發炎、肌肉的痙攣、心悸、流眼水、血壓高、低血壓、哮喘、失眠、思覺失調、尿道炎、眼底病變、糖尿、中風、感冒等等多不勝數的問題
2.       導致人體疾病發生的“病毒”,絕大部份並不是在病發時才進到人體的它們是一早就存留於人體內的;有的在母腹中已有,有的在嬰幼兒時已得到;這兩者就是素造不同體質的重要因素;有的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的得到。“病毒”的傳染往往都需要直接接觸到帶有病毒的體液才會受感染;所以,性濫交、親嘴和吃未經煮熟的肉食是最常見的傳染途徑。這些行為都是“病毒”希望,或是主宰動物作出的行為;因為可以為“病毒”繁衍擴散開去。就如“病毒”主宰南美的一種蝸牛自殺一樣。
3.       當人體感受風寒之時,人體的體溫便會下降;這下降的體溫導致早已在人體內的“病毒”活躍起來活躍的“病毒”有的直接破壞寄居的細胞組織,如肝炎、面癱、神經痺痛;有的大量排出血液中導致發燒、炎症、腫痛、出疹等等;有的大量排出體外,如腹瀉、流鼻水、皮膚裂開出水、流口水等等

由於這些疾病的發生,絕大多數在於感受風寒後才出現;縱然是自己一人獨處也會發病;所以,“風寒”與“病毒”性疾病也就成了直接的掛勾。

【傷寒論】:「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傷寒論】:「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傷寒論】:「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風寒(病毒)真的會影響人體的精神狀態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