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9)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9)

【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篇】: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穀黍。...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谿,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穀豆。

在傳統中醫大學教科書中,心開竅只能是“舌”;所以,一直以來,此處的“耳”都被中醫學者認定為錯字若此處是錯字,那為何後面的腎不開竅於“耳”,只寫其開竅於“二陰”?

其實,心開竅於“耳”的說法並沒有錯
為何沒有錯?
這就是中醫學人體結構的千年之謎。而這千年之謎的主角就是統管人體五臟六腑,像謎一樣的第十對腦神經──迷走神經

10對的迷走神經是行程最長,分佈最廣的混合性神經,由4種纖維成分組成:

(1)    內臟運動纖維:起自延髓迷走神經背核,分佈於頸、胸、腹部臟器的平滑肌、心肌腺體
(2)    軀體運動纖維:起自延髓疑核,支配咽喉肌
(3)    內臟感覺纖維:胞體位於下神經節,屬假單極神經元,周圍突分佈於頸、胸、腹部臟器,中樞突終於孤束核。
(4)    軀體感覺纖維:胞體位於上神經節,周圍突分佈於耳郭背側皮膚外耳道皮膚

從腦延髓發出,沿頸項向下走入胸腹,分為3大分支。
1.       頸部分支
(1) 喉上神經(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在下神經節處分出,分佈於咽,舌根,聲門裂以上的喉黏膜及部分喉肌(環甲肌)
(2) 頸心支(Cervical cardiac branches) 在喉與氣管兩側下行入胸腔,與交感神經一起構成心叢,調節心臟活動。其中分佈於主動脈弓壁內者稱減壓神經,能感受主動脈血壓變化.
(3) 咽支(Pharyngeal branch) 在下神經節處分出,與舌咽神經和交感神經咽支共同構成咽叢,分佈於咽肌和咽部黏膜。

2.  胸部分支
(1) 喉返神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自主幹發出後,左迷走神經勾繞主動脈弓,右迷走神經勾繞右鎖骨下動脈,返回頸部,行於食管與氣管之間的溝中,分別在甲狀腺左,右葉的後方入喉,管理大部分的喉肌運動和聲門裂以下的黏膜感覺
(2) 支氣管支和食管支 是迷走神經在胸部發出的若干小支,與交感神經分支共同構成肺叢和食管叢,由叢發出細支至氣管,肺和食管,除支配平滑肌和腺體外,也傳導臟器和胸膜的感覺

3.  腹部分支
迷走神經入腹腔後,前幹分出胃前支和肝支
胃前支主要分佈於胃前壁肝支隨肝固有動脈分佈至肝,膽囊等處
迷走神經後幹除發出胃後支至胃後壁還發出腹腔支,與交感神經一起構成腹腔叢,隨腹腔幹和腸系膜上動脈等血管分佈於肝、脾、胰、腎及結腸左曲以上的消化管,管理這些器官的運動,黏膜感覺,及腺體分泌

中醫的心,是一處說得最明顯包含著解剖的心和人腦兩部份的臟
【黃帝內經】: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人的“神明”出於何處?
不就是人腦嗎

人體的耳郭背側皮膚和外耳道皮膚的感覺,原來都是由迷走神經的軀體感覺纖維所負責。這迷走神經正是統管人體五臟六腑的最重要神經既然是同一條神經,出於同一根源,其關係自然是密切的因此,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可以透過人腦()耳郭和外耳道反影出來。

另外,人對五音的辨別和反應,五音對心(大腦)的影響,透過耳對聲音的傳遞而作出。聽聞同一種的音樂,有人聞之而悲,有人聞之而喜,有人聞之而恐,有人聞之而憂,更有人聞之而怒;這豈非心的反影?所以,開竅於“耳”的說法並非錯說

為何某些病毒(風寒)可在人體潛伏終身,有些卻只能導致急性的疾病?

五臟六腑的疾病到底是何從而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