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3)

中醫學的人體結構(23)

【黃帝內經】: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中國的古人早已知道人的歲數最盡不過一百多歲(“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然而,【黃帝內經】仍然說,在上古之時有人可以與天地同壽(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

【黃帝內經】: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黃帝內經】這一說法並非胡說,也不是傳說這說法與【聖經】所記載人的壽命變化是完全吻合的就是從天地初開上古時代至近古時代,人的歲數由千歲降至百多歲

到底是甚麼因素導致人類的短壽和死亡?

病毒(風寒)和類固醇類是導致人類短壽和死亡最關鍵性的兩大元兇

病毒(風寒)、類固醇類、免疫系統三者在人體中的關係和活躍情度,決定了一個人的體質、疾病、壽命。這三者的關係,中國古人早已知曉【黃帝內經】時代的人已明白到病毒(風寒)存在於人體內的事實是不能改變的,也是無奈的;所以,明白到有些病是不能根治,只能妥協的治療;更有些是不可治的因此,“辨證論治”、“寒熱並用”、“調和陰陽”這三種診治的方針,也成了中醫學最重要和實用的診治方針

由於正常所謂“無病”的人體,基本上是處於病毒(風寒)、類固醇類、免疫系統三者的相互平衡狀態
當類風濕病患者發病時,病毒(風寒)處於過度活躍狀態,而激活了人體免疫系統對其攻擊(根據三者的平衡,這是有利於人體的)此時,人體自身的類固醇已不足以抑制這種發炎狀態;所以,服用外來額外的類固醇可以消炎由於這一現象,類風濕病就被西醫學誤以為是自身免疫力過成盛

降低病毒(風寒)的因素,是人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所以長生不老並非夢話,只是人不可能徹底清除病毒而已

因為人體有病毒(風寒)存在的緣故,類固醇類、免疫系統才有抗衡的必要
【黃帝內經】:「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

如何能減少病毒(風寒)的因素?
如何能減少類固醇類的因素?
如何能加強免疫系統的因素?

你若能做到兩減一加的情況,必然能夠健康長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