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中醫藥“寒涼”的意義 (7)


中醫藥“寒涼”的意義 (7)


2017912日,診所來了一位50多歲的男病人這人面色灰暗,面上佈滿色斑,著皺眉頭,沒精打彩的獨自緩慢的走進診症室來坐下,站起來,也表現出困難

病人從入門口開始,我便會作出觀察,在心中作出猜測病人所患的病、病因和患病的程度

在問診的過程中,病者在說話間不斷吐舌,說話重複少氣,聲音震顫不穩,神情慌張不定,兩手發抖,面部肌肉不斷跳動
到底這位病人發生了甚麼事?
他前來想醫治甚麼問題?

病者自述於2009年曾經中風(病者沒有高血壓,也沒有糖尿病史,體形不胖),後來康復正常,因此非常注重健康

三年前在書店買了一本教人飲疏果汁保健的書,從始每天早上起來都空腹飲鮮榨疏果汁,風雨不改,家中常常堆積著時令疏果
一年半後,發覺身體出現問題,走路雙腳無力病者於是尋找中、西醫治療,但是多方診治也不見療效,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
因為病者曾詢問於中、西醫,他的病會否與飲疏果汁有關?
中、西醫的答案都說無關,所以每天繼續不間斷的飲疏果汁

病者病發後一年半內不斷的尋醫治療,不但不見改善,病情日益嚴重,但又不知原因,自感身懷絕症,沮喪絕望

一年半多以來,病者兩腳痺痛,走路無力、艱難;病情發展到今天,走路約10分鐘則疲累無力,痺痛難忍,必須坐下休息數至10分鐘,連落街買食物都成了問題。

就診日,病者除了兩腳痺痛、走路困難,同時伴有兩手發抖、面部肌肉不斷跳動,尿頻(1小時去1次小便,不是前列腺問題),睡眠差

診脈後,發覺病者甚是虛寒、胃氣虛弱問其日常生活起居、飲食,病者自述中風後,非常注重健康,每天早上出外運動,飲食清淡,大量吃疏果,定時回醫院覆診,服食抗凝血藥(Aspirin)

我對他說,他的病由脾胃虛寒所致,吩咐他不要吃得過於清淡,不可以吃冷凍、寒涼食物,回去後不要再空腹飲疏果汁,在病情未改善之前,最好不要吃生冷食物或生果
病者即時說,我家中那箱雪梨怎麼辦?
我說,你如何處理都可以,總之你不能吃
他看了那麼久的中、西醫,我是第一個吩咐他不要再飲疏果汁的人

病者已是走投無路,只得聽我吩咐和服食中藥,病情果然一周比一周改善服藥3周後,腳已不痺痛,可以自行到街市買食,面色由灰暗轉為略有光澤,面上色斑也淡退了,其他不適症狀都消失了

兩個月後,走路已不覺疲倦,只是上樓梯時兩腳仍是乏力
病者每次覆診臨走時,都會問同一問題,這次依然問同一問題:“我的病是有得醫?可以痊癒?”
我每次的答案就是叫他的身體自己回答,這是最實在的答案
可見此病對患者的影響有多深

這位病人到底做錯了甚麼?會病成這樣?
其實,每天都有不少類似這位病人的人來求診,原因就是誤信了衛生署那些錯誤的飲食資訊和健康資訊

【黃帝內經】:「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黃帝內經】: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黃帝內經】早已說了,五味都可以吃,但不可太過疏果、肉類也是一樣,食不可太過

甚麼是“太過”?
“太過”者,少於或多於每個人自身的需要,其中五味的需求也是一樣這樣,人才能活得健康並不是如衛生署所說,每個人都要符合那死板的數值


過食寒涼的疏果尚且令人重病,誤食寒涼的藥物,後果更不堪設想











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中醫藥“寒涼”的意義 (6)


中醫藥“寒涼”的意義 (6)


人體所有器官、中樞神經系統(臟腑)、皮膚之間的神經聯繫,是中醫藥針灸、用藥的關鍵所在。

而“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彼此之間真正的關係,會令現代解剖生理學更為之驚訝就是真正的血隨氣行,並不是指在血管中流動的血,是指血走進人體某部位組織的動向(也就是局部血管擴張和增生的現象)
到底是甚麼因素引導血的動向?

何為一個活著的人體?
就是氣的運行
沒有氣在運行的人體,就是死了的人同樣,沒有“氣”到的器官組織,必定是走向萎縮、死亡;因為沒有“氣”到,血也隨之不到

在人體中,最重要的防衛系統應該就是神經系統本身,也就是中醫學所稱的“衛氣”神經系統也是調控免疫系統最中要的因素所以,糖尿病人是否會出現“糖尿腳”的關鍵性在於神經纖維末梢萎縮由於傷口的復原需要有神經的參與,因此,當病人因感覺差而易於受損,再加上傷口難癒、免疫防禦的下降、血液供應不足,縱然沒有感染,腳的組織也得自我壞死,或枯萎

神經纖維末梢的伸展擴張,由神經細胞的主導和推動,是可以隨著實際形勢變形伸展或收縮,主控著全身血液的分佈、人體形狀的生長發展、免疫系統的激活、凝血系統和抗凝血系統的啟動等等。這一切的神經活動和功能,完全符合中醫學所說“氣”的功能,也合符臨床上用藥的治療方針。

疱疹病毒這一家族,是寄居在人體神經內最常見的病毒,每一個人體內或多或少都必定有疱疹病毒的存在。這疱疹病毒的活躍性,直接影響著人體神經的活躍性,也就直接影響著人體中“氣”的運動,影響著人體中受神經系統主控的系統活動,其中明顯常見的是全身血液的分佈、人體形狀的生長發展、免疫系統的激活、凝血系統和抗凝血系統的啟動等。

類固醇的抑制免疫能力,其中一項最重要的作用,也是其他不多的免疫抑制劑所擁有的作用,就是抑制神經細胞的活動能力,尤其是抑制神經纖維末梢的伸展擴張,而且會令原本的神經纖維末梢萎縮。這一效果應該是長期服用類固醇導致易受感染、傷口難癒、肌肉萎縮、抑人體生長、血糖增高等等副作用真正的原因。使用外用類固醇會令皮膚變得蒼白和皮膚變薄,也應該是這個作用所導致。

所以,糖尿病人“糖尿腳”是任何抗生素都阻止不了,而且越使用抗生素,會促使“糖尿腳”更嚴重。為何﹖
只有使用中醫藥,才能治得了“糖尿腳”。

這一治療方針,應是中醫藥治療疾病(包括癌腫)的基本原理。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中醫藥“寒涼”的意義 (5)


中醫藥“寒涼”的意義 (5)


大補元氣”,這是人參的功效
甚麼是“元氣”?

“元氣”,又可稱為“原氣”是人體生化陽氣的氣源,也就是人體原本氣的出處

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運作,跟人體心臟的運作是類似的心臟的心電起於右心房的起搏點(pacemaker),然後擴散全心臟,激活心臟肌肉的收縮
中樞神經系統也有起搏點,就是位處於腦幹的網狀激活系統(Reticulum activating system, RAS)人體的腦電波起於RAS,跟心臟類似,沿著特定的途徑往整個神經系統擴散傳開正如【黃帝內經.靈樞】中所言。

【黃帝內經.靈樞】:「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藏。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別於目銳眥,下手太陽,下至手小指之間外側。

【黃帝內經】中所說的“氣”,基本上是指人體神經細胞的活動程度和狀況。這RAS所傳出的神經脈衝,跟著次序激活位於人腦之中的五臟六腑和經絡,又沿著人體同一經絡的穴位一個接一個的傳下去當某一臟的神經細胞受損時,其活躍性和傳導能力也會出現問題,這跟心臟傳導出了問也是一樣的所以,【黃帝內經.靈樞】以診脈的狀況,來推斷人腦中五臟的健康程度。

【黃帝內經.靈樞】:「一日一夜五十營,以營五藏之精,不應數者,名曰狂生。所謂五十營者,五藏皆受氣,持其脈口,數其至也。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氣。四十動一代者,一藏無氣。三十動一代者,二藏無氣。二十動一代者,三藏無氣。十動一代者,四藏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藏無氣。予之短期,要在終始。所謂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以為常也。以知五藏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數乍疏也。

人參所擁有的“大補元氣”功效,應該是指其有激活RAS和腦幹的功效;所以,用在一些垂危的病人,人參可以拖延人死亡的時間然而,在臨床上觀察,人參不是所有停止運作的神經細胞都能激活過來,結果是病人的肉體雖然暫時未“斷氣”,卻是跟“植物人”無所差異

這腦電波傳導的差異,跟心臟的心律不整無異人腦的“腦律不整”,其影響是整個人體的運作,也直接影響心臟的運作

由於腦電波的傳導是有規律的,人體許多病的發作也是有規律的,這發病的規律也就是【黃帝內經】所說“衛氣”的運行。

【黃帝內經】:衛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

中醫學所說的“奔豚氣”,其發作有時,就是因為“腦律”的原因;因為“奔豚氣”所發病的部位就在人腦,不在胸腹。這“奔豚氣”跟癲癇症是一樣的,都是腦神經細胞受損的緣故。

若然不是創傷的原因,腦神經細胞為何會受損?

所以,若能了解【黃帝內經】的內容,中醫學是一點也不神秘和抽象。【黃帝內經】中所說的中醫學,是實實在在的描述和講解人體肉身的運作。

人體的嗅覺神、視覺神經、味覺神經、聽覺神經為何位置於腦幹上?
四者那一條最能激活人腦?為何?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中醫藥“寒涼”的意義 (4)


中醫藥“寒涼”的意義 (4)


溫熱的中藥和食物,服食後會強烈刺激神經細胞,提高神經細胞的新陳代謝和活躍性。寒涼的中藥和食物,服食後則會減低神經細胞的新陳代謝和活躍性

人體的陽氣根源來自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中醫學的五臟、六腑、經絡的本體也是位處於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所以,五臟氣的生成,就是位處中樞神經系統負責控調胸腹中器官神經組織的新陳代謝和活躍性因此,中醫學的“補陽”,也就是提升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活躍性
凡能提升中樞神經系統活躍性中藥或食物,其性質都屬熱反過來說,“清熱瀉火”就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活躍性凡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活躍性中藥或食物,其性質都屬寒

人體的陽氣生自中樞神經系統(五臟),受下丘腦體溫控制中心的節制,將過多的熱量經由神經纖維往人體全身的表面(包括呼吸道表面、消化道表面、以及所有離開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纖維)散發出去,溫煦整個人體。這是人體陽氣的正常走勢
下丘腦體溫控制中心的調節下,受下丘腦體溫控制中心調控的汗腺排出汗液(呼吸道表面的分泌、消化道表面的分泌),將神經纖維所傳往人體表面的熱,透過汗液的蒸發散發出去。

當人體受感染發燒時,下丘腦體溫控制中心將會停止汗腺的排汗而提升體溫,然而神經纖維依然將中樞神經系統的熱量傳送往人體表面,導致皮膚溫度升高,呼吸道表面液體大量蒸發,出現鼻燥、口乾的現象。同時,若然熱量被傳送至消化道時,則有機會導致腹瀉或便秘。
所以,解表發汗法可以治療鼻燥、流鼻水、口乾等問題,也可以治療腹瀉或便秘等問題;其原因不單是因為解表發汗法可以治癒感染、發燒,另一方面是透過皮膚的發汗散熱,將郁積在胸肺和腸胃之間的熱,從神經纖維回傳至中樞神經系統,再外傳往皮膚發散。

人體所有器官與中樞神經系統、皮膚之間直接透過神經的聯繫,不但能以極快的速度彼此傳導熱量,也會彼此傳送病毒(風寒),或其他訊息和物質。
這一聯繫應該就是中醫學所說:
1.      解剖器官與位於中樞神經系統中臟腑的聯繫,
2.      器官與器官之間的聯繫,
3.      臟腑與臟腑之間的聯繫,
4.      人體表、裡之間的聯繫,
5.      臟器與經絡之間的聯繫。

透過以上的聯繫,中醫學中一切被認為抽象、不乎合解剖生理學現象、治法,都可以合理、實在地得以解釋。例如以下的問題:
1.     甚麼是藥物的歸經?
2.     為何腸胃(陽明)積熱會影響人的情緒和精神狀況?
3.     為何著涼會導致腹痛、腹瀉?
4.     為何吃了冷凍的東西會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的不適?
5.     “四逆湯”為何可以回陽救逆?
6.     五行學說是如何應用在臟腑與經絡?
7.     甚麼是中醫學的補、瀉?

為何現代人會覺得中醫學是抽象、難以理解、不合乎現代解剖生理學的醫學?

其原因並不在中醫學本身,只因為現代解剖生理學對人體真正的運作了解得太少,而所知道的只是殘缺不全的片段。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中醫藥“寒涼”的意義 (3)


中醫藥“寒涼”的意義 (3)


人體神經系統與體溫調節的關係是服食中藥和食物後,溫熱、寒涼、平和分類的外在臨床表現的準則

溫熱的中藥和食物,服食後會強烈刺激神經細胞,提高神經細胞的新陳代謝和活躍性由於神經細胞的新陳代謝和活躍性提升了,伴隨之有大量的熱能產生出來,這大量的熱能,就是人體在服食辛辣中藥和食物後,全身發“滾”的因由

這大量產生出來的熱能,是不能積聚在體內的,不然,會使人的體溫上升(高過37)在下丘腦人體溫度控制中心的調控下,指令神經細胞將過多的熱能散發出去這神經細胞往外散發熱能的速度,是人類從未想像過的那麼快所以,當你情緒受刺激的時候,頭面和身體的某些部位會即時發“滾”

當你受刺激的時候,頭面和整個身體都在發“滾”,然而,體溫卻沒有升高為何?

因為受刺激時候的發“滾”,與發燒時的發“滾”不同受刺激時候的發“滾”是直接由神經細胞由中樞神經系統傳出、散發,並非由血液傳送熱能往外出散發;所以,血液的溫度沒有提升,整個人體的體溫也就沒有升高
發燒時的發“滾”是因為下丘腦人體溫度控制中心調高了體溫,整個人體的溫度,包括了血液都升高了;所以,人體的體溫也就升高了,出現“發燒”的現象

神經細胞直接由中樞神經系統傳出、散發熱能的方式,與下丘腦人體溫度控制中心調節體溫散熱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絕大多數神經細胞的散熱,所流的汗是“淡汗”,出汗範圍越小,出汗量越多;這就是中醫學所說的“氣虛出汗”。所以,服食解表藥後若出現大汗淋漓,或服食西藥退燒藥後會大汗淋漓,並不是因為感染除去而出汗,是因為神經細胞直接的排熱緣故由於神經細胞將不應排走的熱量都排走了,所以出現了虛弱或虛脫的情況

越活躍的神經細胞,需要越多血液的供應,同時也需要越多的血液幫助散熱和排汗。人體的體溫基本上大部份來自神經細胞,體溫的散發大部份透過皮膚表面的神經末梢排出
充滿大量熱能的神經末梢如何散發過多的熱?
同一時間,神經細胞透過控制汗腺排出汗液,利用汗水的蒸發,將神經末梢的熱量帶走這也是人體汗腺的設計為何屬交感神經(Sympathetic),排汗卻為乙酸膽碱(Acetylcholine)所控制的因由

由於血液的分佈基本上跟隨著神經活動而走,而神經又必須依靠血液養活;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關係所在

皮膚感覺越是敏感的部位,神經末梢也越是密集,熱量也比其他部位的組織越高;這也就是“五心煩熱”出現的原因
根據這一理論推測,人體出現局部寒冷的感覺,並非因血液循環的問題,而是直屬那部位的神經運作出了問題所以,有些病人會在背部的中間出現了一手掌範圍的寒冷;又有些病人會感覺到從心裡面寒;或是腹部的中間寒冷

為何人受驚時會出冷汗?有作用嗎?
為何腸胃(陽明)積熱會影響人的情緒和精神狀況?
“四逆湯”回陽救逆的作用並不是因為改善血液循環,其真正的作用又是甚麼?